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释放重要信号
人民论坛网(rmltwz)转载请注明来源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八年的持续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役中经历的磨难与考验,凝结的实践和认识,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必将成为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党建引领,制度定盘,风雨无阻推向前。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伟大工程,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即时做出整体性研判和指挥,还需要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而保证这一切顺利推进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棋局中,党中央坐镇中军帐,因势利导强化资金、人力投入,细化优化各项扶贫政策,五级书记层层联动,建立起各负其责、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一面面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合力,为战役的决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还得益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脱贫事业开展以来,一支支扶贫工作队进驻深山,一个个对口帮扶项目注入活力,在工作中汇集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大扶贫格局,成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靶心不偏、把脉症结,绣花功夫暖人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脱贫这场攻坚战中,精准施策一以贯之在脱贫的各项要求中,最大限度保证了扶贫之力落地见效。为实现精准识别,各地通过“建档立卡”这一举措,实现了贫困户数据对接到村到户到人,一户一册、动态更新,使得精准查“账”有据可循,扶贫开发进入“滴灌式”发展阶段。精准帮扶是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一环,基于每户致贫原因、脱贫现状、现实需求等存在的不同情况,各地扶贫机关因时因势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针对环境恶劣的偏远落后地区开展易地搬迁扶贫,针对有劳动能力但自己就业无门的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针对从事种植业生产的贫困户开展电商扶贫......同时,针对每个家庭的就医需求、教育需求开展医疗救助与教育帮扶行动,确保扶贫政策发挥精准效能。同时,各地通过销号管理,严把精准退出关,通过开展“挂牌督战”,层层督查,确保每一户退出贫困户序列的困难家庭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破除等靠,智志双提,内生动力管长远。“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通过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培育务工就业基本技能、出台补贴激励政策、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条件等方式,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各地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人穷志不短,脱贫才光荣”“破除等靠要,致富靠双手”等标语的背后体现的是困难群众自立自强的信心与不甘落后的斗志,在脱贫进程中逐步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思想脱贫”成为源头活水,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从“等靠要”到“比致富”的转变,真正远离贫穷的困扰。使命在肩,勤勤恳恳,久久为功出实效。脚上沾满了多少泥土,心中就装满了多少真情,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的背后,是数以万计扶贫工作者在支撑着,一切为了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句话成为他们的责任和目标。不信天不信命、向绝壁上开辟脱贫致富路的毛相林,不畏洪水呼啸、心系贫困群众的扶贫干部黄文秀,一辈子修一条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这是一场流汗又流血的“战斗”,他们以超常规的付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记录下扶贫干部们为人民服务的可敬模样,弘扬了他们胸怀大爱、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把爱与希望播撒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融汇成民族复兴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动能。脱贫攻坚中国有多拼,这组数字告诉你
来源:人民日报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乡村振兴:政策牵引、产业为本、金融为器、科技为翼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国家痛点,是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从大到强的国家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于2月21日正式发布,明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从城镇化、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政策牵引:年至年,我国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到世纪之交,我国农业从长期粮食短缺进入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时隔十八年,年至年又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一号文件为核心的党中央总体部署和系列政策,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为本: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供给总量较为充足,但在农产品结构方面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产业发展策略方面,要因地制宜,做到一市一策、一县一产、一乡一品。依托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提高产业价值空间,不断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各地要积极引入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力农民合作社建设,切实发挥农业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业大户为骨干,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对广大农民的有效组织。同时,政府要努力做好产业配套,包括支持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构建面向农民的培训体系、提供定向的金融扶持政策等,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金融为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从综合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作出顶层设计,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方向。一是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主要涉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专属金融产品等多种类型的农村普惠金融业务形态。二是发挥保险业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文件强调,要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通过‘提标、扩面、增品’来提升农业风险保障水平,有助于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三是构建更具协同性与差异化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促使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形成合力,提高金融投入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配置效率。
科技为翼:在当前大互联时代背景下,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真正能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困局唯有科技创新,达成生物农业与智慧农业的结合。从产业链来看,一是农业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一号文件提到,打好种业翻身仗。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转基因种业势必放开,进口替代趋势不可阻挡;以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农机将替代传统农机;推进疫苗招采改革,市场化疫苗走向普及。二是互联网科技赋能流通链条。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供应电商化趋势明显。以拼多多为例,年,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成交额达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直连超过万农户,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
相信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政府和龙头企业的组织下,以一号文、系列政策做牵引,扶持各地特色产业和农业企业,辅以金融资本、科技、互联网的助力,坚持努力,一定可以完成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伟大使命!
THEEND未来5年,乡村建设要办成这些大事!人民网
2月21日,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未来五年,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文件提出了哪些硬举措?一起来看!
责编|翟巧红编辑|乔梁
来源|
人民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