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古人如何过端午苏轼一首词连写7种习俗,最

发布时间:2020-10-30 22:08:59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现代,人们在这一天纪念屈原,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放风筝等传统习俗。

而在古代,端午习俗只多不少,且节日氛围也要浓厚得多,从苏轼一首冷门词作中便能见出这一点。通过苏轼用文字描绘下的这幅永恒的传统风俗画,今人可以得见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

在这首词中,苏轼记录了七种端午节习俗,最后一种尤其令人感动:“凭吊祭江诵君赋”。辞赋声声,江水滔滔,那是对质本高洁、即使身死心亦无悔的屈原最好的纪念,胜过粽香十里,也胜过龙舟千帆。到如今,在哪里还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呢?

端午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因为每年端午节恰好与夏至相临,此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中最当中的一天,所以又叫天中节。

词上片着重描写了当时节日的重要习俗。这一天,儿童手臂上缠绕着虎形符,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翠绿的艾草与菖蒲,淡远的天空中飞舞着纸鸢点点。前四句,除了点明端午节日来临,写到三种习俗:儿童臂上符,挂菖蒲剑,放飞纸鸢,这些都是古代人们为了“毒五月”祛瘟辟邪、祈愿平安康健的民俗活动。

放纸鸢

接下来的四句,词人写空气里四处弥漫着粽香,携酒迎樽,江河上龙舟竞渡,响起助威声、呐喊声,声声入耳。这些我们所熟悉的端午习俗都在词人上片的勾画之中一一呈现出来。

上片最后,点出当时人们在江边悲痛地诵读《离骚》以凭吊屈原。这句也是词从上片现实转入下片怀古的过渡。下片词里,词人叹当时楚国君王昏聩,终至沦落至国被吞灭,而屈原则被流放,远离故土,悲痛万分,两鬓不知添了多少霜发;伤痛国之逝去,无法排解,唯有日夜以泪洗面。直至第二次流放到陵阳,行至末路,最后沉于汨罗,仅留下万千断肠词句供后世诵读。

屈原

词人怀古实则也是写今。苏轼身处北宋时期,仕途坎坷,同屈原之经历亦有所类之处。在端午这个凭吊先贤的日子里,他一面极力渲染眼前热火朝天的风俗活动,一面将思绪飘远至遥远的古时候,现实与历史交织相映,借古时之忧,抒今人之思。

词除了将当时风俗活灵活现地描画了下来,也有苏轼自己的寄托在其中,可说是端午词作中既应景又有深意的佳作了。

多年以后,“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王所建立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唯有屈原的爱国精神以及辞赋如天地日月一般光华永恒、长长久久。

今年端午,无论吃不吃粽子,再读一遍《离骚》吧。

——来源:今日头条《读书灯下》,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15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