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五月五日午,赠你一枝艾

发布时间:2021-12-28 9:18:21   点击数:

五月五,过端午,

挂香包,插艾草,

家家要祭祖。

五月五,过端午,

画个王,喝雄黄,

人人庆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

欢欣又鼓舞。

每当听到这首民谣

端午就已悄悄来临

“端午”:

“端”是开端、开始,

“午”为炎热的夏天,

端午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

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简介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例: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和吴月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各由来的说法,都有各自的原因。其中纪念屈原之说,是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因此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人们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大臣的思想是深刻的。

端午习俗

儿时的端午是:

线网兜起咸鸭蛋、

手绕五彩绳,

脖子上挂个香囊、

饮雄黄、斗蛋、洗艾草澡;

儿时的端午是:

一双长满皱纹、

拿着苇叶翻飞的手,

我坐在小板凳上巴巴地看

赛龙舟

赛龙舟的起源是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画额

旧时端午节有用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相传可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上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百兽之王的威风辟邪。

佩香囊

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插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食粽

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诗句

(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唐《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宋代《南乡子·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和端午》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明《午日处州禁竞渡》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浣溪沙·端午》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唐《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浣溪沙·端午》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宋《乙卯重五诗》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午日观竞渡》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宋《浣溪沙·端午》

端午谜语

(1)人到三十山压顶,转身横竖受制约。(打一节日)

(2)一下去了八十八,剩下小二遭火灾。(打一节日食品)

(3)寨前垄上押宝去东航。(打一节日习俗)

(4)秋分后,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打一节日饰物)

(5)公事未办成,看似落汤鸡。(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6)重阳戴草帽,水边草上会诗圣。(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7)是等重午那天结对风中去苏南。(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8)潮退见日出,转眼至黄昏。(打一节日地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端午,粽子,赛龙舟,香囊,喝雄黄酒,菖蒲,艾草,汨罗江

小时候的端午是,

胸前的咸鸭蛋,

手腕上的五彩绳,

额头上的王,

奶奶说这样可以保平安,

转眼又值端午佳节,

儿时的回忆依然魂牵梦萦,

徜徉在心迹流淌的时光,

如今大学的你,

打算如果度过与回忆这一传统节日?

学工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艾聪蓉、张春美、高云添

责任编辑:刘菖山、张雅雯

审核:董丽娜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33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