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国之重器,惊艳亮相牛年央视春晚

发布时间:2021-6-19 13:15:07   点击数:

国宝回家,天耀中华,国之重器,惊艳亮相。

在牛年央视春晚上,张国立走心讲述《国宝回家》,一批特殊的国宝惊艳登场,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

节目中,第一个登场的便是它:五牛图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张国立说: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古画,让我们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以国家文物局首任局长郑振铎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文物工作者,拉开了文物回归的大幕。

随即,《韩熙载夜宴图》、天龙山佛首等一批文物相继登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爱护、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大家也许不知道,为什么五牛图能重磅领衔春晚《国宝回家》?这幅传世古画有着怎样的传奇过往,所有的答案都在这里。

中国十二生肖中,牛是位列次席的灵物。

传说,子夜时“鼠咬天开”后,“地辟于丑”,牛便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

中国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象。苗族、布依族等许多民族都实行过牛崇拜。在维吾尔族、哈尼族中,也流传着神牛创世的神话。

在勤劳的中国人眼里,牛也是生活的盼头: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福牛回首,扭转庚子颓势;

乾坤正序,启跃辛丑繁盛。

如此美好寓意,不止在老一辈心里,也藏在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幅画里。

不允许出国(境)几乎不展出

被奉为顶级国宝的神秘画卷

年9月17号,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迎接建国70周年庆典,开启了一场持续到年末的大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前来看展的人络绎不绝。

尤其有一幅画作前挤满了专程前来看它的人群,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组织大家排起长队。

这幅画有多珍贵,想必大家也知道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

还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这幅画稀罕到什么程度呢,国家明令禁止它出国(境)展出。

代表中国古书画最高艺术成就

九大镇国之宝它榜上有名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幅画咋这么牛?

那中国还有《清明上河图》,还有十大传世名画呢。

它还能比它们都稀罕?

要知道,这幅画可是货真价实、响当当地入选了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的评选。

▼《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

而且榜上有名。

在所属的绘画领域,这幅画打败了前前后后历朝历代诸位名家大作,一不小心就做到了“第一”的位置上。

论何物能“镇国”,什么才能代表中国古书画”最高艺术成就“?

我想,这幅画,就是答案。

新中国最困难时期

花10万港币不惜成本购回

这幅画够珍贵,但它的命途也足够多舛。

这幅画的作者是唐代大宰相韩滉。

韩滉,字太冲,唐长安人也。

据《新唐书本传》记载,韩滉精于弹琴,其书法与国画造诣都极高,是一个稀世罕见的全才。

就是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豪门子弟,在地方主政期间,吃喝嫖赌烟酒样样不沾。

却偏偏喜欢跑到田间地头观察民生,再用自己精湛的画技记录下来这些场景,也算是一个怪人了。

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

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韩滉带了几个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春风和暖,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

韩滉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吃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

远远地又看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韩滉顿时灵感大发,赶紧命随从取出纸笔,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

韩滉很满意,还给这幅画取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

韩滉的这幅画画的有多好呢?说是画中极品也不为过。

艺术天才皇帝宋徽宗见了它,立刻藏入内府,还在上面题词签字。

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见了它,像看见了稀世珍宝,赶紧续了纸在上面留下了一句“神气磊落、稀世名笔”的题跋。

等到了清代,乾隆帝当然也不能错过。他自己题诗还不够,大臣也要一个挨一个在卷后题跋。

但是到了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这幅画就开始屡遭劫难,开启了它离奇、富于悲情的生涯。

先是被掳走,然后被肆意变卖,甚至一度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40年代,这幅画再次出现,被香港汇丰银行买办吴蘅孙买入。吴蘅孙深知这幅画的珍贵,故秘密收藏,从不示人。可谁知,好景不长,吴蘅孙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濒临破产,无奈中只能将这幅画交于苏富比拍卖公司在香港公开拍卖。

此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沉寂的国宝难逃噩运,即将再度被洋人掠走。一位香港爱国义士眼看国宝流失海外,痛心疾首,又无财力救回。于是,他向周*理发出了求救匿名信,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这件国宝。

收回国宝需要10万港币,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收?还是不收?

决不能让国宝流落海外!周*理连夜向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去了一封紧急电报,上面只有八个字——“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这幅画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至此,国宝终于回归故土!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猜出来了。

这幅画,就是千古奇画《五牛图》。

代表唐代画牛最高水平

一年仅3个月可见

《五牛图》画了5头不同形态的牛。

▼构图、技巧上都极其巧妙。

其用笔之细腻,描绘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乎可呼之欲出。

随意放大画中的细节都是极惊艳的,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都看得一清二楚。

以牛入画,如此妙趣生动,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五牛图》因此在故宫泱泱珍品中可称得上是“绝品”。

正是因为“绝品”珍贵,所以这幅画被永久的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只在每年的9、10、11月份接受展览。

普通人想要随时随地近距离一睹真迹,几乎是不可能。

只在周年才发行的银版珍藏版

年绝对不能错过的抢手热货

为了献礼紫禁城,弘扬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典藏传世经典、保护及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由荣宝斋荣宝燕泰出品,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国宝级文物《五牛图》为原型,用纯银材质1:1原画等比例复刻,原版原貌再次呈现,堪称一绝!

1:1原画等比例复活,带高档画框,可永久悬挂和珍藏。

五牛图中的五牛“招财牛、赐福金牛、好运金牛、旺家金牛、如意金牛”,寓意“吉祥五牛福禄寿禧财”。

收藏让生活更美好,喜欢记得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25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