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食俗,值得了解和传承

发布时间:2020-7-25 21:50:45   点击数: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从年开始,端午节被确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

年9月,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由来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Boat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民间有"扒龙船"、“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端午习俗

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有赛龙舟,悬挂钟馗像,挂艾草、菖蒲、葫芦,佩挂香囊、戴五色线等。像我们苏北地区主要是给孩子们过,去采集百草头,主要是草什么都可以,加上艾草,大蒜,鸡蛋,放在锅里煮。烧开了以后把鸡蛋大蒜捞出来可以食用,水则是用来给孩子们洗澡。洗完澡以后要给孩子们系上绒线,换上新衣服,胸前挂上手编的镂空袋子把鸡蛋放在里面,几乎每个小孩都会挂在胸前。

赛龙舟也是拜祭龙祖的活动,把舟船画成龙的图腾,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活动,祈福平安。

《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竞渡。因楚国人不舍屈原投江而去,划船救之。而后五月五日以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赛龙舟这种活动一般都是以竞赛活动展开的,之前这种都是南方才有的活动,现在已经变成公众代表的节日气象了,各城市在这一天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

江淮地区家家悬挂钟馗像,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他自骊山校场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最终大鬼捉住了小鬼。明皇喝问,大鬼对明皇说:臣是终南山道士钟馗,因应举不捷,羞愧不已,触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

唐明皇醒后觉得病全好了,于是召吴道子进宫,按他梦境所见画出钟馗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之时张贴,以驱邪魔。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大人都会在卧室的床里面贴上一张钟馗的画像,小时候经常被吓着,说是为了驱邪。

属端午采药活动,艾草等中草药在端午前后成熟,为采摘最佳时期。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中记载:采艾悬于门上以辟邪气。《荆楚岁时记》也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现在的艾草平时可以多收集,晒干了以后装在袋子里面,每天晚上用来煮水泡脚是个不错的选择,艾草它的渗透性非常的强,像现在我们身边也会出现很多养生馆,他们有个业务就是艾灸,艾浴等等。有驱邪驱瘟、祈望健康之意。香囊里装有雄黄、朱砂等药用效果的香料,口鼻吸入,通经脉,祛邪扶正,提神醒脑。特有的香味,也能驱蚊驱虫。香囊我们淮河流域没有这个传统,我们主要是挂鸡蛋。端午节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吉祥五色线,以避五毒,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戴上后在下第一场大雨时,才能摘下抛到河里,意味着冲走瘟疫、疾病。也有说摘下放到房顶或挂在树梢,被喜鹊衔去,待到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搭桥。我们淮河流域把这个五线叫做绒线。艾草、菖蒲、蒜称为端午三友,菖蒲香气宜人,大蒜杀菌消毒。在淮河流域的三友是,艾草、鸡蛋、大蒜。端午食俗食俗比较一致,多食五黄三白、粽子等。江浙一带雄黄酒是不可少的,在《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让娘子喝下雄黄酒,白娘子就变原型了,这个有就是雄黄可以驱除蛇蝎这些有毒的东西,保护人类的健康。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按民间说法,在正午食用五黄可以更好的驱毒辟邪。粽子在晋朝时成为端午应节食物,传承至今。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由来。当时江南地区的端午节,人们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叫简粽,也叫角黍。以黍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馅料。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粽子花样翻新、造型别致,有三角粽、四角粽、龙舟粽、宝塔粽等。粽子内涵日趋丰富,有枣粽、肉粽、火腿粽、蛋黄粽、水晶粽、板栗粽、豆沙粽、红豆粽、八宝粽、松仁粽、碱水粽等。馅料的内容,最能凸显地方特色,北方粽以甜为主,南方则咸多甜少。

粽子的个头大小不一,有二、三斤重的兜粽,也有4、5厘米大小的袖珍粽。

制作粽子通常选用糯米(江米)或大黄米,浸泡以后添加相应馅料,以苕叶、竹叶、苇叶或荷叶包裹,经长时间煮制后,糯米的甜香加上植物叶子的清香,成就了粽子这样特别的美味。

古时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有驱毒驱虫的作用,据说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伤身。端午节时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或用酒和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提示: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可入药,但须经医师正确使用。外用尚可,饮用应谨慎。习俗食俗的意义大都在于驱毒、辟邪、除害,祛病防疫。这也凸显了古人的智慧,因为端午以后气候炎热,蚊虫飞动,空气中污染源增多。悬挂艾草、佩挂香包等习俗,驱虫防蚊,减少了传染源,又有除菌祛病之功效。端午食俗在于补充营养、强身健体,健康度过炎炎夏日。端午问候都说端午节一定要问候“端午安康”!确有一定道理,因为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应该是天气日渐炎热,身体不太适应),端午节的习俗都是在祈望安康。端午节的禁忌大家一点要知道,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诗词

端午诗词非常多,列举两首。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臣。

殷尧藩《七律.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读书越多,世界越大

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和万+书友一起终身成长

只做三件事,人生越来越精彩!

麻烦宿迁家企业的BOSS看到这条回复我一下热点:《后浪》震撼两代人的演讲“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谐音梗

学习间隙,图个一乐《断舍离》清空杂念,幸福生活现实

成年人表达难过的方式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荐书

樊登、俞敏洪、任泉都在读什么书送你一本书:达娜·萨斯金德《父母的语言》

樊登新书《陪孩子终身成长》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0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