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古代最有才气的七位才子,唐伯虎根本排不上
从古时候起,文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那飞扬的文采构建起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学体系,数不清的经典作品相当禁得住时间的考验,就算到了现在也依旧广为人知。
受影视剧影响,人们一提到大才子就会想到唐伯虎。可实际上呢,历史上比唐伯虎有才的人可太多了,唐伯虎连前十都进不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要是说中国人最熟知、最被大众喜爱、作品流传最广的大才子,那肯定是李白呀!
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盛唐有着怎样的气象呢?从李白的诗句里大家就能看出一些来。
后人们给李白起了个“诗仙”的名号,为啥呢?就是觉得李白这一辈子就跟谪仙人似的,洒脱又自在。有酒喝,还有朋友相伴,然后满世界溜达,把自己的才情都挥洒在人间了。
李白的作品也充满仙气。不管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还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都能给人们展现出李白眼中那个瑰丽又精彩的世界,就好像近在眼前,特别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现在那些最广为人知的诗句里,肯定大部分都是人们打小就背诵的。李白写的那些既通俗又满是中华文化精彩之处的诗句,就是最好的文化教育内容。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可不是瞎吹的,所以李白肯定是最有才的大才子啊!
李白的诗文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浪漫感,苏轼的作品与之相比,就脚踏实地多了。
苏轼自己就是个乐观洒脱的人,哪怕人生满是坎坷,他也还是向前看,所以苏轼的作品里老是透着一股豪情壮志。
李白这一生流连于名山大川,做不好官就不做了,特别恣意洒脱。可苏轼和他不一样,官宦生涯在苏轼的人生里,是除了文学之外很重要的一部分。
苏轼一辈子都在官场争斗里四处奔波。他老是因为党争被降职,但他的心一直和老百姓紧紧相连。不管命运多坎坷,他在任职的时候都能教导百姓,做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绩可不只是诗词,他在书法和绘画上的水平也特别高,真能算是个全才呢。历史上没多少文人墨客能活得这么潇洒自在,还干啥啥成的!
文学风尚可不是非得在太平盛世才会大量涌现,也不是只有唐宋时期才有才子名满天下。早在战国时的楚国,就有个人因为辞赋写得好而被众人知晓,这人就是屈原。
能这么讲,诗词都是在先秦辞赋的基础上慢慢简化并发展起来的。屈原在创作辞赋方面相当厉害,所以他当然算是祖师爷级别的诗人了。
瞧啊,屈原的作品里满是楚地之人特有的浪漫与瑰丽,敬天地鬼神的那种神秘诡秘之感也不少,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辞赋就在楚国这片土地上结出了很奇妙的果实。
屈原能流传千古,不只是他辞赋写得好,更在于他的人格以及忠君爱国的气节,千百年一直被人们推崇。
屈原有着光风霁月般的人格和斐然的文采,所以哪怕他已经逝世千百年了,却依然是人们心中极为伟大的古人。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固定地祭奠他,而他的气节也慢慢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唐朝的时候,有两位诗人大家都特别熟悉,一位是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另一位呢,就是被称作“诗圣”的杜甫,人们也常常把他俩合称为“李杜”。
杜甫自己也是李白的粉丝。不过呢,李白在大家心里,好像一直都是那个自由自在、狂傲不羁的谪仙人。可杜甫就不一样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就没年轻过,老是一副操心国家、忧虑百姓的模样,所以他写的诗也被大家叫做“诗史”。
写盛世不难,可杜甫呢,只用寥寥几笔就能把乱世里人们的艰难困苦写得特别到位,就像把一幅荒凉凄惨的景象直接摆在人们眼前似的,还特别有文学性,这就看得出杜甫的文学素养相当高。
就算是在乱世里四处漂泊,心里一直挂念着国计民生,杜甫也永远是个大才子,只是他那种充满凄风苦雨的风格和其他才子不太一样罢了。
武将里最有文才的是谁呢?才子当中最能打仗的又是谁呢?我想大家心里对这两个问题肯定都有答案了,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辛弃疾。
辛弃疾被叫做“词中之龙”,为啥呢?在宋朝,大家都崇尚“婉约派”文风,可辛弃疾的文风特别豪放,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啊,宋朝重文轻武,像辛弃疾这样能文能武的人特别少见,这也是他被称为“词中之龙”的原因。
辛弃疾有不少作品是以军营生活为背景描写的,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句,写的就是将士出征前军营里的情景。
辛弃疾为啥能把军营里的景象写得那么厉害呢?就是因为他在军营里真的打过仗啊。想当年,他从北方带着兵去投奔南宋,这一路上可杀了不少金兵呢!所以啊,辛弃疾这种能文能武的,在才子里头那可太少见了。
汉末三国建安年间,有个流行的文学流派叫“建安风骨”。建安风骨说的是,那时候是乱世,文人们没当官的门路,就纵情声色,把自己没处使的志向寄托在文学和酒里。
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这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呢。曹植特别有文采,甚至有人说“天下文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就因为这事儿,以前特别被曹操喜欢呢。曹操觉得曹植文采好,那种气质特别像自己,差一点儿就把魏王世子的位子传给曹植了。可是呢,曹植酗酒太厉害闯了祸,最后就没当上继承人。
不过得承认曹植的文采特别出众。一篇《洛神赋》就能让后人遐想千百年呢,更不用提还有“七步诗”这种传说了。哪怕是野史传说,可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当时的人对曹植文采是认可的。
最后一个要提到的是王勃,大家肯定都晓得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的辞藻可华丽了,滕王阁那绝美的景色被它用辞藻给表现得极为精妙。别人写景就像写意画,可《滕王阁序》呢,就像是写实的工笔画,特别精彩。
王勃自己就是个少年天才。才十几岁呢,别人还在寒窗苦读,他就已经步入仕途了。他的文采也随之被大家知晓,所以他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可惜啊,老天都嫉妒有才华的人。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呢。可谁能想到,才过了没几年,王勃就溺水死了,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真的是特别凄惨。
王勃这样的人杰啊,要是能多活些时候,肯定能有不少作品跟《滕王阁序》差不多,甚至比它还好呢,这都能想象得出来吧?这在唐朝文人里可真是个很大的遗憾啊。
大家心里还有哪些才子能上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