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古人为何

发布时间:2024/5/24 10:38:03   点击数: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有着很多的民间风俗和俗语农谚。在这些农谚俗语当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为什么要怕端午节下雨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最怕端午节水

古代是农耕社会,在夏收作物没有收获之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余粮的,在这青黄不接的一段时期基本上是靠吃苦菜等野菜来解决温饱。而端午节临近芒种节气,而芒种节气是夏收作物收割和夏播作物播种的关键一段时间。如果,端午节前后下雨了,就会影响小麦收获和晾晒,收成会受到影响。所以,靠天吃饭的农民最怕端午节这段时间下雨。

另外,端午节每个地方都是有很多风俗活动的。像笔者所在地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一些人会聚集到江边去露营和烧烤,还是非常热闹的。还有一些地区端午节这天要去看赛龙舟等,如果,这天下雨了,就会影响到这些活动的举行,大家节日的心情就会不太好。所以,古人是不希望端午节假期这天下雨的。

二、不怕七月半鬼

农历七月半是什么日子,大家这都知道,是中元节,是祭祀的日子。不怕七月半鬼的意思是说,为了纪念先人,给先人祭祀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三、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意亦然

这句端午节的农谚也流传很久了,是利用端午节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年景的,这里面提到了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端午节,一个是芒种节气。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端午节这天下雨和芒种节气当天打雷,都是好的预兆,庄稼会有好的收成。

我们看这句农谚和我们之前讲得正好相反,一个说最怕下雨,一个是希望下雨。在比如,这句“端阳有雨年景苦,端阳无雨是丰年”,也是不希望端午节这天下雨的。

有朋友可能会说,古人说的话不可信,自己说的话都互相矛盾。其实,农谚和俗语都是有地域性的,我们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看这些农谚。

像北方一些地区,到了端午节和芒种这段时间正是收割小麦和播种夏玉米的时期,是非常不希望下雨的,连续降雨小麦收不回来,就会发生霉变、发芽和烂在地里。并且,小麦收不回来,下茬玉米就无法播种,就会出现到处是荒田的情况。所以,这些地区是不希望下雨的。

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区,端午节的时候,小麦已经收割完了,反而会希望多下点雨,对水稻生长有利,这样秋天就会获得丰收。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是希望端午节这天下雨的。

四、三个端午下,谷米无好价

大意是说,如果连续三年的端午节这天下雨,预示当年的收成比较好。粮食多了,价钱自然就低了,所以,谷米都没有好的价钱。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古人除了留下了很多俗语农谚,还留下了很多习俗。例如,端午这天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带香囊等等。下面我们来说一个,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冷知识。

你可能没想到,一个传统习俗这么多的端午节在古代可是被成为“恶月恶日”。也有说,今年端午节这天恰逢“穷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记录日期是采用“干支历”的,而“亥”为十二支中的最后一支,有末尾、“穷尽”的意思,而今年端午节刚好是丁亥日,也就是“穷日”。

另外,农村老人说,“端午开天门,不做三件事”,您知道指的是哪三件事吗?

所谓的不做三件事,指的是不嫁娶、不出行和不去“萧墙”下。

古人把农历五月份称为“毒五月”,而“毒五月”中还有九个日子被称为“毒日”,第一个就是五月初五。所以,古人认为这天是嫁去和出行都是不好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认同这个观点了,端午节假期,约上好友,出外游玩也是非常常见的。

“萧墙”是什么呢?这里说的“萧墙”是影壁墙的一种,也叫南墙。在古代大门里面正对大门的“照壁”就是“萧墙”,用来阻挡一些气流直接进来。

意思是说,一切不好的气流都是直来直去的,会一头撞向南墙,然后就会转身离开。所以,南墙朝向大门的一面就是用来撞的,是让一切不好的气流往上撞的,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不用太当真,笼统的来了解一下就行了,对我们现在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古人的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讨个吉利,要个好的兆头而已,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49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