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屈原的名人粉丝太多,他们纪念屈原的形式花

发布时间:2024/12/24 10:57:02   点击数: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端午节的设定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不然,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存在着,在当时,端午节是楚国祭祀的节日。后来,屈原选择了端午节这一天投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将端午节设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实屈原不仅在今天拥有重要影响力,在古代,屈原也是一位备受欢迎和追捧的对象,拥有众多优秀的粉丝,例如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只要熟读了《诗经》和《离骚》,那么就可以掌握作诗的一切技巧和精髓。除了苏轼之外,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是屈原的铁杆粉丝呢?他们跟屈原之间又有哪些相似性呢?

屈原雕像

少年得志,壮志未酬。历史上第一篇纪念屈原的文章,是汉代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那么贾谊为何要选择纪念屈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贾谊跟屈原一样:少年得志、壮志未酬。贾谊未满十八岁就被汉文帝请进宫中做了大夫,贾谊之所以如此备受重视,原因有两点,一是贾谊本身才华突出,有真才实学;二是当时正值汉文帝培植自己势力之时,贾谊恰好是汉文帝改革所需要的力量。司马迁曾在《史记》当中写道,当时(汉文帝时期)贾谊贡献了很多变法条列。在古代,凡是有了皇帝的支持,那么大臣的改革的改革往往较为顺利,但是贾谊却一波三折,不仅被汉文帝“抛弃”,最后也自责而亡,那么贾谊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吊屈原赋》

汉文帝支持的改革措施中有一条是削藩,贾谊也为削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提议。但可惜的是汉文帝力量太弱,面对强大的地方势力,汉文帝不得不做出妥协。为了缓和矛盾,汉文帝不得不弃用贾谊。贾谊被弃用之后,也一直在寻找契机,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贾谊也未能实现愿望,在遗憾和悔恨中离开了人世。贾谊的一生跟屈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都曾经受到过统治者的重视,都经历过贬谪,最后两人都未能如愿。贾谊也多次借屈原表达惺惺相惜的无奈和伤感。其实不仅仅是贾谊,就连司马迁也认为两人的经历十分相似,所以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将屈原和贾谊放在了一起——《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贾谊剧照

清高、孤绝与正道直行的人格精神。在孤傲这一点上,屈原的一句话足可以说明:世人皆醉我独醒。与之相似的是另一位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本人虽然没有屈原的远大政治理想,但是跟屈原相同的是,陶渊明本人拥有一颗清高正直的心,他不愿与权贵合流,不愿与贪官为伍,因此在做了八十天的官之后,陶渊明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离任。值得一提的是,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社会上的风气是一边倡导百花齐放,一边主张个性解放,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风气十分类似,并且魏晋文人都十分尊崇屈原,陶渊明也深受其影响。陶渊明善于从自然界中寻找美好的事物,例如菊花、飞鸟等,陶渊明借助菊花于寒冷之中傲立迎接秋风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孤绝正直的心态,这一点跟屈原很相似。

陶渊明画像

理想和精神,是屈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自古至今,影响重大。其实除了以上几位之外,李白、杜甫等人也都深受屈原的影响。所以,今天继承和传播屈原精神,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自己,更是为了纪念以屈原为代表的一批有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的人,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是一脉相传的,即使到了今天,也应该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56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