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论文广州龙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

发布时间:2022-8-22 19:41:20   点击数:

摘要:传统民俗的传承对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丰富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起重要作用。

本文以龙舟民俗为切入点,介绍广州龙舟民俗与龙舟精神,以更新改造后的猎德村为例,通过河涌沿岸景观重塑、祠堂空间整治、景观元素的文化融入等方式实现龙舟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继承宗族关系,创新性发扬“龙舟精神”,强化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今后传承给出建议。

关键词:龙舟;历史文化特色;传承

课题来源: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GZGJ30)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

一、引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留存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外,传统民俗的传承对城市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不仅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还蕴含着人们的精神信念。

如今,城市的盲目扩张忽视了对原有传统的保护,传统文化面临文化流失的困境。

这一流失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乡村城市化破坏了承载文化的村落空间的风貌,还表现在精神层面,城市文化的冲击使乡村社会中淳朴的价值观念出现动摇。

广州市猎德村是古老的岭南水乡村落,孕育出了独特的龙舟文化,在拆迁改造中,猎德龙舟民俗得以传承,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景观空间,对丰富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更新改造后的猎德村龙舟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为例,探究广州龙舟民俗对维系宗族关系、创新性发扬“龙舟精神”,强化城市特色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以及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完善传承机制,完善标识指引系统方面对龙舟民俗的文化传承提出建议。

二、广州龙舟民俗与龙舟精神

岭南地区河网密布,“路事寡而水事众”,为开展水上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自古以来,岭南地区龙舟竞渡活动十分活跃,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龙舟精神。

(一)广州传统龙舟民俗

龙舟竞渡,又称扒龙舟、赛龙舟、扒龙船、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传承千年,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群众性传统民俗活动,历史久远,多在端午节举行。[1]

传统龙舟竞渡包括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形式的竞技类活动及其他以龙舟为载体的祭祀类节庆习俗。

祭祀类龙舟竞渡活动既在农历年初也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包括上头柱香、龙抬头、起龙、采青、龙船景、龙舟饭、藏龙等环节,人们祭祀时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2]竞技类龙舟竞渡活动,是以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形式进行的龙舟赛,也是公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活动。

龙舟赛多于端午节当日举行,主要由男性参加,规模较大,每艘龙舟可容纳约五六十人。

表1传统龙舟民俗活动表

(二)龙舟民俗与龙舟精神

龙舟竞渡不仅是单纯的比赛或祭祀活动,还是人们精神意蕴的体现。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盛的龙舟竞渡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龙舟竞渡是公众性极强的活动,组织龙舟队与祭祀活动需要筹集巨大的经费,这一民俗能被延续,与人们的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

赛龙舟还是一项竞技性强的体育文化运动,培育了人们拼搏进取、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

比起龙舟赛,村民认为通过“游龙”互访互探实现宗族之间的交往,维系宗族间的感情更为重要,这种重视亲缘关系,热爱家园、的和谐精神也是龙舟竞渡的内涵之一。

三、广州龙舟民俗的现代意义——以猎德村改造为例

(一)龙舟民俗的演变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是追求完美道德的意思,也是猎德村村名的由来。

猎德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猎德从宋朝开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猎德涌从村中流过,一河两岸景色秀美。作为水乡世家,猎德人自小在猎德涌的哺育下成长,在这条猎德人的母亲河上,孕育出了独特的龙舟文化。[3]

图1猎德区位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猎德村也被整体改造,被纳入广州CBD——珠江新城的核心区域。

城市的众多片区在历史变迁中遗失了自己文化传承,失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猎德村却能在村落物质空间发生巨大变迁,承载文化的实体形态难以保留的情况下,通过祠堂空间整治、河涌沿岸景观重塑、景观元素的文化融入等方式保留着独特的龙舟文化。

图2猎德村改造前后对比图

1、河涌沿岸景观重塑,提供游憩观光场所

过去,猎德涌以生产、生活性功能为主,以本村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平日供村民浣洗衣物、码头出行、捕鱼捞虾,端午节期间是进行“龙船景”的地方。

如今,经过政府治理,猎德涌两岸修筑了飘出的人行栈道,形成了非常多河涌旁的小观景台,端午节时服务于观看龙舟景的观众。

沿涌保留古树,新修建了m的“猎人坊”商业街,沿岸建筑无论建筑色彩、山墙形式还是建筑屋脊都传递了岭南建筑特色。

[4]景观重塑后的猎德涌更多地服务于商家、市民和游客,公众性、休闲娱乐性质大大增强。

2、祠堂空间整治,维系宗族关系

过去,猎德村各姓氏宗祠沿猎德涌分散而建,与河涌联系密切,主要供村民祭祀、议事、宴请之用,也是开展龙舟祭祀活动的场所,是联系宗族内部的纽带。

拆迁改造时,猎德重新划出历史文化保留用地,将祠堂集中复建,采取保留、修缮或重建措施以保留其文化特色。

如今,祠堂内设置有展示猎德龙舟文化的展板,祠堂前的小广场是时举行面向社会的竞技比赛,商家摆摊进驻盈利的地点。

祠堂空间已成为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是龙舟文化活动的重要节点。

3、景观元素的文化融入,凸显广府文化特色

在原有的村落空间不复存在的情况下,猎德通过融入龙舟意象的景观留存文化记忆。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方面,村入口处有以龙舟船桨为意象的景观雕塑,河涌两岸的石栏板雕刻有赛龙舟主题的石雕。

村落原有的祠堂和书塾遗留了大量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个别保存完整且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细部被整块切割下来,巧妙地运用于居住复建安置区的园林景观。[5]

(二)龙舟民俗的现代传承及创新

猎德村的龙舟竞渡在数千年岁月中没有衰落,反而能愈发繁荣,与猎德适应时代发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转型创新有关。

1、龙舟活动的现代传承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原有的村落空间发生巨大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迁,猎德龙舟竞渡的传承方式也随之改变。

受猎德涌整治改造的影响,新建了与猎德涌相连的龙船塘,龙舟“起龙”、“藏龙”的地点也转移到此;为适应今人的快节奏生活,部分相对繁琐的祭祀仪式被简化,如没有条件划到禾田采禾苗的“采青”仪式;按照传统,龙舟“采青”仪式会选择黄道吉日进行,但如今,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对龙舟的兴趣和传承龙舟文化的责任感,也会特意选择孩子有闲暇时间参与的周末。

2、在传承传统民俗中创新

为顺应现代化发展,猎德村创新地进行龙舟竞渡的转型升级。

把龙舟文化与其他传统节日融合,在妇女节、重阳节时通过龙舟表演活动丰富节日的内涵;开展宣传龙狮文化,组织龙舟竞技的比赛,如“龙舟嘉年华”,各大高校和村子的队伍会前来参加,一些投资机构也会前来邀约,进驻宣传及盈利。

为鼓励人们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39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