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滦南二小middot传统节日我们

发布时间:2020-10-9 8:25:32   点击数: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点击上方蓝字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端午”也称“重五”、“重午”。???有专家推断,端午节最初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的百越地区。百越人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崇拜龙的图腾。百越之地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活动是端午节习俗的雏形。???二千多年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民间故事的流传,形成了端午节起源的诸多不同的民间传说。其中流传范围最广、被普遍认同的当属端午节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楚国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怀王器重。后来,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秦国和秦军攻破郢都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纷纷划船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喂饱鱼龙虾蟹,防止鱼龙虾蟹咬食屈大夫的遗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就这样流传下来。????在江浙一带,则流行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名将伍子胥的传说。???公元前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曾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从而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建议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即今天的苏州城)。他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使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阖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并主张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后,用皮革裹尸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端午节就成为祭奠伍子胥之日。???在浙东地区,还流行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人,父亲因捕鱼溺于江中,几天之后仍然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每天沿江边哭喊着寻找父亲。五月五日,曹娥看见江里有一个黑团,很像是她父亲的身影,便纵身跳进江中想要把爹爹救上来。结果一去不复返。????过了几天,江面恢复了平静,江水变得通透,人们看到曹娥和她父亲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浮出江面,十分感动,就在曹娥跳江处建造了一座曹娥庙,尊她为“孝女娘娘”。每到曹娥跳水投江的五月初五,曹娥庙里都会举行盛大庙会来祭奠她,于是浙东一带的人们将就把端午节视为曹娥祭祀日。

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

????二千多年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在传承端午节习俗时,不断添加本地区、本民族的元素,形成了赛龙(凤)舟、吃粽子、悬挂钟馗像、佩香包、拴五色丝线、插菖蒲艾草、饮雄黄酒、贴五毒图、食五毒饼等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盛行于吴、越、楚。相传起源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后,人们纷纷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都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来纪念屈原。????其实早在战国时代就有赛龙舟活动。在急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端午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传统习俗。相传端午节吃粽子源于屈原投江自尽,人们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喂饱鱼龙虾蟹,防止鱼龙虾蟹咬屈大夫的遗体。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如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所以许多地方至今流行中考、高考早晨吃枣粽的习俗。端午插艾草、菖蒲???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有的妇女还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花环、佩饰,争相佩戴,用以驱瘴。传说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黄巢有莫大的渊源。?????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一年的五月四日,军临河南邓州城下,黄巢到城外勘察地形,偶见一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逃离城外。黄巢感到奇怪,就下马询问原因,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杀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进邓州。我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根独苗。”黄巢听后深受感动,就劝告妇人马上回城,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就不会受到军队的伤害。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和艾草。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黄巢只得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幸免于难。从此,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艾草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端午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端午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青、白、红、黑、黄五色,认为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又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因而每逢端午节,人们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按男左女右在孩子手腕、脚腕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戴到“六月六”,才能把它剪下来扔到河里让水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我国北方流行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上,以驱邪避害。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用虎辟邪。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同学们,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们了解了吗?赶快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一下吧!

祝愿大家端午节安康!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1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