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知多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西晋《风土记》说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它特有的节日习俗,端午也不例外。
端午节传统习俗
一、特色饮食
端午食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食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清香的打糕是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
煎堆:
煎堆,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福建晋江地区在端午时家家户户还要吃。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二、民间传统习俗
赛龙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草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最后
小编祝大家端午安康
虽然不能回家与家人同聚
但今天也要记得吃粽子哦
不过你爱吃什么馅的呀豆沙的?蛋黄的?鲜肉的?
“一只粽子”拍了拍你,
并告诉你:“我很好吃嘻嘻嘻”~
往期精选
25June
●向党旗致敬,做担当青年——“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决赛成功举办
●建美丽课桌,立文明环境
●专属你的防暑攻略
●阳光之家,和谐之室
●物联网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合唱团干部”竞选活动
●今天你强国了吗?“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火热进行中!
??编审
舒万畅
??编排
骆晓峰
?文字
丁晚青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