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农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篇看完农村生活缩
提起农村,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词?
脏乱差还是桃花源?温情脉脉还是睚眦必报?春暖花开还是处处污染?
恐怕没人能简单地概括出来,也难以具体描述。作为一个农村生活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想讲述下一个普通人眼里的乡村。
华北平原的东南处,豫鄂皖三省交界的地方,那是大片大片的平原,住着密集的人口,沃土千里,一马平川。而出生在那片土地上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弟,大片的土地上道路纵横交错,农田和村庄密密麻麻。
简单交代一下那时候的农村生活:
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有手艺就做点小生意,或者外出打工;家庭结构:一般都是两三个小孩,因为农村多子多福观念,独生子女家庭还是比较少;人均地亩数:大约是两亩二左右,5口之家一般有十二亩地;村办产业:基本没有,但是会有养鸡养鸭的养殖户;学校教育:村里有小学,镇上有中学,县里有高中;住房设施:年前普遍是瓦房,年后楼房开始大规模出现,现在反而瓦房比较少了;交通设施:年前泥土路为主,镇上才有柏油路,现在水泥路都已经到了各家门口;通讯设施:年开始流行装电话,后来流行手机,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大规模普及;
记得余华说过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话当时我没听过,我还傻傻地以为我生活的农村就是全国大部分人生活的农村,我说的话也是大家都在说的话,我过的生活也是全国的人过的生活。但是,当我后来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才深深地认同,因为“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在那时候来到我们的印象里,就像是现在的复印机一样,闪亮一道光线就把世界的基本图像复印在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里。”
农村生活缓慢而悠闲。在农村一年下来其实没有什么事是比较着急的,哪怕是麦收季节,也不是紧赶慢赶。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在当时来看,可能会觉得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生活很辛苦,但这其实不是经常的情况。
总结来说,一年三百六十天,根本没有几天在地里干活。
因为,一般十一之后,开始播种小麦,而且是家家户户都是种小麦,把种子拌上,把化肥洒到地里,拖拉机把地翻整好,机器下地哗啦啦地一股脑播种完成。
然后打上除草剂,等着小麦越冬,第二年的端午节就可以收割了。而收割也是超级简单,只需要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到地里,十几分钟就能把一块地收割完毕,马上出小麦。
这期间,小麦的生长周期有7个月,其实都是没什么农活可干的,于是有人就出去打工,有人就在村里游荡。
而小麦收割之后,就是可以抢种秋季农作物,一般都是花生、玉米、红薯、大豆、芝麻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也有农家是种植西瓜香瓜的。但这些一般都是自家吃不完,收割之后留一份自家吃,别的可以卖了换钱。
但无论如何,农村种地虽然休闲,但是收入依然微薄。简单来说,种地的成本不低(就是农药、种子、花费、人工等),但是农产品价格却一直很稳定,所以有“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之说。
农村孩子教育也比较松散。像因为考试没考好或者成绩比较差的情况,一般问题也不大,家长当然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是成绩不好也不会施以高压。同时,也不会以成绩来论一个人,因为可能需要孩子干家务活、干点农活什么的,大部分家长也没受过几年正规教育,自认无法胜任孩子教育,在学习上也不抱太高期望。这样一来,反倒让孩子们多了很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寒假暑假,可以去野炊、可以去抓野兔、可以掏鸟窝、可以摸鱼儿。总之,户外生活和认识自然过的比较丰富。
普通人家的孩子,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刷掉一批,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又刷掉一批,而因为失学的例子更加多了。
而如果孩子不读书,要么是早早结婚,要么就是外出打工。父母见孩子读书不行,早已做了打算,开始准备翻盖新房,准备彩礼,托媒人四处说媒。如果有合适的,就安排结婚。这样导致很多农村的孩子结婚年龄普遍比较早,而一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简单分析起来,背后大致有这样的原因:
父母把孩子的结婚当作是自己人生的责任,认为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是天经地义;家长认为,当孩子还没能力做这些事情(例如盖房子、给彩礼)的时候,由父母操劳帮办是应该的;孩子结婚了,早点抱上孙子,也完成了传宗接代;孩子读书不行,跟别人在社会上胡混不行,要得让他早点结婚,安定下来躁动的心;男多女少,结婚不容易,需要早点给孩子做准备;
在农村,婚丧嫁娶是大事。一般都是要请很多亲朋好友及邻居来帮忙。酒席一般都是要持续2~3天,而且都是在自家院子里面摆设,所以需要借桌椅板凳,需要提前规划采购酒菜物品,需要请大厨和帮工,甚至还需要声乐队来渲染场面。
但在农村人眼里,其实就是吃顿饭。而且一般吃的还不错,十几个菜上去,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在农村烟酒文化很浓,甚至都影响到了一些未成年人。在酒桌上也是互相劝酒,白酒和香烟一直不断,普通人家办酒席,烟酒一定要多准备点,怕招呼客人不周。
但农村可能太悠闲了,以至于可能随时随处都能看到很多的闲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正当职业,就是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以外,就在村里四处晃荡找乐子的人,要么是聚集打打牌,要么是一起聊天吹牛,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别人的催促,到了饭点就知道要回家吃饭了,总之,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