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知艾有福,常灸有寿,认识艾和灸

发布时间:2024/4/8 14:21:50   点击数: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健康

传递:爱地球

爱万物

正能量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这是民间对中药艾的赞许,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艾草药性里浓浓的暖意。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草现在普遍被用作灸法″的燃料,用来保健或治疗某些虚寒性的病症。据考证古人用灸法治病的时间比较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可以说当人们懂得用火的时候,用火来治病的灸法也就相伴而生了。

但是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艾草来灸,现已无从可考,或许跟文明进程中取火的过程有关。因为艾还有一个名字叫冰台,《说文解字》中说:“艾,冰台也。

”为什么叫冰台呢?是因为古人把冰削凿成圆形的凸透镜,把凸透镜放在阳光下,把干燥后的艾绒放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焦点上引燃,就可以得到火了。《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本草纲目》中说艾能取太阳真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灸法遇到艾草,一门独特的疗疾技艺艾灸也就诞生了。千百年来国人对此乐此不疲,情有独钟。

民间常有以此治疗疑难杂症的高人世家,如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太乙神针灸法》中记载的太乙神针就挺传奇的。不能不佩服祖先们的智慧,什么都能玩出高境界。

如果把艾灸疗法拿到五运六气、节气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一下,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艾草的采摘要在端午节的前后,为什么如此,是因为端午节是五运六炁火德能量开始转化为土德能量的节点。

在这个时空度数中所采的艾才堪为药用。因为这时候的艾具有火土相合的药性能量特性,火性急而土性缓,两者相合才能发挥其温久绵长的药效。

端午时阳极而阴生,火交于土,艾字里的乂其实就含有这个意思,者,阴阳相交也。如果从这一点你再去理解灸,也就豁然开朗了,灸″者,久火也。火性急善发散,怎么样才能得长久而为我所用呢?唯有得土气之缓,土气之藏,才能火生土,火土相依而得长久。

《灵枢·官能》指出“灸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北方农村的土炕,那可是火土合德的典范。

艾灸疗法善治虚寒,特别适合女性,因为女性属坤土,易受寒湿之邪的侵袭,造成月经失调、经闭、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可选取适当穴位行艾灸治疗。

笔者曾治疗过一顽固的闭经患者,后来就是让其长期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而取效的。当然,艾灸之法也有禁忌,不可猛浪而取祸,对于实证、热证、阴虚血热者禁用。

如《伤寒论》里就数次谈到过灸法的禁忌:“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痉病,由灸传者难治!”

参考文献:熊春锦《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文章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4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