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端午节要来了,你是怎么样过端午节的呢
明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习惯性称为“五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不一,风俗各异,权且不表,单说记忆中家乡的“端午味道”。
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屈原,因为很多老人不认识他,笔者也是后来通过书本和电视才知道这么个“名人”的,到现在也不知道汨罗江在哪个角落。小时候的端午节不仅没有屈原,也没有龙舟,因为我们地处山区,没有大江大河,展现不了蛟龙遨游的恢宏场面,我们只能通过老人的“凭空捏造”来描绘那雄赳赳气昂昂的龙舟竞渡,因为他们也没有见过传说中的龙舟。小时候的端午节,没有屈原、龙舟,甚至连粽子都没有,因为本地没有包糯米粽的习惯,只有“鲜为人知”的灰水粽,偶有一二外地嫁入的女性拥有这番“技能”。
没有祭屈原,我们礼神明;没有扒龙船,我们洗龙水;没有糯米粽,我们有灰水粽。家乡的端午节,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几样应节食品和活动外,还有部分年轻人较为陌生的习俗,比如祭祖、暗豆芽、吃苦瓜。
端午祭祖的习俗在大坪地区并非普遍存在,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但确实有个别村落一直延续着这优良传统,逢年过节,为祖先献上节日的慰问与供养,比如新竹黄竹坑的房氏裔孙,数百年来行孝不辍,我们解释为“学佬结”,或许与其祖先曾外迁潮地而带回的风俗也未可知!
五月节“暗豆芽”,这对许多90后来说已经是比较陌生的习俗了,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在五月前备好绿豆,然后在五月初开始用桶、盆等盛器将绿豆泡在水里,放置阴凉处,让其发芽,俗语称为“暗豆芽”。豆芽虽然常有实用,但端午这天的豆芽另有所指,中医药解“绿豆芽,清热消暑;解毒利尿。暑热烦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端午这天,暑气炽盛,古人称之为毒月恶日,而人们又会在这天食用粽子、面线等油腻黏糯食物,所以亟需绿豆芽这类清热消暑食物来中和,从而形成地区性的全民习惯。
端午祭祖是个例,暗豆芽也许大多年轻人都不曾亲手操作过,而端午吃苦瓜,笔者则是今年端午首次听说,不知大家是否也与我一样的“年轻”。苦瓜在属性上也是寒凉食物,可以中和暑气,与上述的绿豆芽有相同的食用价值与应节意义。
还有件不得不说的是关于端午炒面线的时间,“炒面线”作为端午定例,也代表着过节的正日,但大坪地区在对待端午节点这方面却有着不同的时间差,部分是在初四下午就炒面线过节,部分则在初五中午才过节,这分别现在没有了地域、宗族的明确分界,所以也难以列举,随着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多出门在外的人们习惯性于初五中午过节。
午餐过后,便是端午节的最后一个,也是压轴的活动“洗身的”,传说端午这天的水有强大的消毒祛病功能,孩子去河里洗洗身子,可以消除百病白毒。端午这天的水还有个专用名词“午时水”,人们趁中午阳气最盛时去河里或井里将水挑回家里储存,这水质量奇高,不止经年不坏,食用还可祛病疗疾,被奉若至宝,堪称水中贵族!
每一个节日,都有他的内涵和意义,也有着我们对家乡特别的感情与记忆,端午倏至,对于出门在外的我们,想念的是家里的灰水粽,河里的清凉水……
赞助商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