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后来细细一想
“嗯,包粽子我好像有印象呢,还是家里的粽子好吃,我都能想到那个香味呢!”经过老妈的提醒,我开始对端午节有了一些记忆,“还有‘白旧’呢!好想吃麦仁儿‘白旧’呀!”
看到玲琅满目的香囊,我埋怨过为什么我们那里啥都没有!但我是今天才知道,其实一切都有,其实我能听出来老妈还挺喜欢香囊,之所以我的记忆里没有,是因为我和弟弟不能闻那个味儿
好像有这么回事儿,但因为那时还太小,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了老妈慢慢的帮我回忆着:
“不可能,我从来没见过!”听到这,我第一反应是老妈在忽悠我后来细细一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为什么呀!”
不管长到多大,在老妈眼里我都是个孩子,她抓住了这次“上课”的机会,让我不要“妄自菲薄”
原来以前老妈也会做端午节的来历香囊,夏天的时候,北方蚊虫虽没有南方猖獗,但每到端午前会有挑担货郎卖香囊料,生意总是很好那时老妈也会买,很用心的帮我缝了许多香囊,但我好像每次都不领情,香囊一放到我的床头,才一两岁的我就会抓起来扔老远,那时妈妈也只当我是顽皮,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家了
话匣子一打开,便将这几日看到的“别人家的端午”跟老妈描述的一遍,语气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甚至还带有淡淡的埋怨:“上次吃粽子是哪年早就没印象了!”
“我就说嘛,咱们家根本就不过端午节,你不知道这几天我在嘉兴看他们过端午可隆重了,有香囊、赛龙舟、包粽子……”
“你对香囊没有记忆都是因为你不能闻香囊!也怪我不知道你身边会有,所以就没专门跟你说”我能想端午节来历传说习俗象,此刻的老妈如果在身边,一定一把帮我把香囊收起来了
“至于‘五黄’倒是没有”老妈接着告诉我,家乡习俗是要煮上鸡蛋、鸭蛋,还有蒜瓣儿尤其是蒜瓣儿,煮熟之后一点儿都不辣了,还能保留些驱毒的作用,“你姥爷今年过端午还让煮蒜瓣儿呢!”
“先说说艾草吧,我可是每年都买,今年也买了,在阳台上放着呢!”
以前端午节不是法定假期,初中开始住校的我经常错过了在家过端午的机会,再加上我们那里大家习惯把艾草放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而不是门上,所以如我这样不留心,便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家过端午也一直有艾草相伴
老妈像似听出了我的委屈,倒也不反驳,就问了句:“还记得小时候我和你姥姥为了给你包粽子,专门去芦苇荡‘打苇叶’吗?”
这通电话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后我发现我错了,家里保存着一整套完整的端午习俗,哪怕有了一些省略也是因为我,只是我不知道!想到老妈电话中听到我馋“麦仁儿白旧”而不能立刻让我吃到的自责,我泪流满面
放下电话,我擦了擦泪眼,将妈妈的讲述和我的记忆又重新串了起来
小时候,离老家大概10分钟距离的地方,有一处专门被保留下来的芦苇荡每年端午节前,有心的人就会去那里“打苇叶”包粽子,而且这苇叶还非常有灵性,必须赶在端午节前“打”下来,否则就特别容易烂掉
说是“打苇叶”,其实就是全靠手劲儿把叶子拽下来,为了能让一家人吃到可口的粽子,老妈她们没少费心“你那时候小,根本就不记事儿,你姥姥每次回来身上都会被咬到很多包,有一次还遇到了蛇”
从求学到工作,我选择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句性的忽略了家里的许多事儿,老妈只说姥姥为了“打苇叶”每次都“伤痕累累”,那同行的她肯定也不会幸免吧
听到这里,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脑海里还蹦出了那样一副画面,每次姥姥都要准备远超出自己家人能吃完的粽子和‘白旧’的分量,留足自用的之后,带着我给附近的邻居们都送上一份,那时候姥姥的手艺绝对是邻里们中最好的,每逢端午,他们都很期待也很习惯能吃到姥姥准备的食物,当然他们也会在别的时候做出回馈
“没怎么过,你舅妈包了粽子送来,什么莲子馅儿的、紫薯的、蜜枣的都有,这几天天天吃,别的也没太在意,你怎么样?”
挂了电话后,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五毒”:蛇、蝎、蜈蚣、蜘蛛、蟾蜍老妈说端午节给小朋友做前面秀满“五毒”的“小黄端午节放假安排鞋”也是家乡习俗,当年我还穿过好几双呢
“还有香囊呢,前几天有朋友专门从扬州给我买了一个老牌子的香囊,特别好看,我从嘉兴也带回来了一个,可是说实话吧,我还真是不太习惯那个味道,但是别人都说好闻,又都是人家的心意,我就没好意思说不喜欢闻”说到这儿,我下意识的拿起来那个包装精美的香囊,想拿给老妈看看
我一直在特别矫情的顾影自怜:已经记不得多少年没有吃到过粽子!我的记忆里没有端午,我们家不过端午!
“打”回的叶子用水洗净,煮一下消毒后,再配上专门买回来的江米、蜜枣、花生等,就可以包粽子了
今后,我的“端午节”从这通电话开始
“赛龙舟咱们这里确实没有,但你说的别的我们可是只多不少呢!”
整整一个小时,我在电话里和妈妈聊端午节的传说的都是我“没有印象”的端午
聊及此处,我才知道,原来长辈们还有这些习惯!
“我们好像只有这些,而且已经好多年都不自己做了,妈你知道吗?人家嘉兴那边还赛龙舟、吃‘五黄’、还有香囊、还有他们门上都插着艾草,我们都没有……”想起途中听到有人对北方人过端午的简略表现出的不屑语气,仿佛他是专门说给我听的,而我只能倾诉给老妈
我还错过了什么呢?我没有留意到其实老妈每年都会买艾草,不知道姥爷端午节要吃蒜瓣儿,忘记了曾经长辈们为了帮我驱邪准备过许多双“小黄鞋”……
可是老妈却没有了刚才的循循善诱:“那个香囊你把它们放远一点!”
回到家,放下包,便拿起电话跟老妈唠了个长天儿:“妈,你端午节咋过的?吃粽子了没?”
早已记不得上次端午节的习俗100字正经儿过端午是何年的我,有幸借工作之便,在节日氛围非常浓厚的嘉兴,过足了一把“端午瘾”但一回到杭州的“家”,邻居门口挂着的艾草却无声的提醒着我——身在异乡
“直到那次我抱着你弟弟做香囊,你姥姥发现他脸上都紫了,吓得我们赶紧把他抱去看医生,那次才知道你俩都属于不能闻香囊的,你弟弟尤甚!所以咱们家再不买香囊了”说到这儿我听到话筒里老妈长长的舒了口气,“这也就是为啥你对香囊没有印象,会一直觉得香囊是南方特有的物件儿,其实咱们这里一直有卖的,现在样式越做越多了呢!”
“还算没忘光呀!”老妈耐不住我追问,便讲起了‘白旧’的制作工艺:一般选麦仁儿、大米或者小米作为原料,先过水煮一道,然后捞出来用纱布滤干净水,再拿大端午节的习俗100字锅蒸熟,倒在盆子里拌上酵母,等待两天一夜,加上水搅拌,美味的‘白旧’就出炉了为了保证一家人能在端午节的早上就吃到可口的‘白旧’,制作的时间可考验制作者的心思了“因为你爱吃麦仁儿的,所以咱们家基本只做麦仁儿的”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北京白癜风那里好